二喬木蘭是玉蘭與紫玉蘭的雜交種。二喬木蘭為落葉小喬木,高可達15米。葉倒卵形或寬倒卵形,先端寬圓,下面具柔毛。花先葉開放,花期3月,鍾狀,外面淡紫色,內面白色。萼片三片,似花瓣狀,長度為花瓣之半或近等長,有時綠色。果熟9~10月,果實同玉蘭。
形態特徵:二喬木蘭葉紙質,倒卵形,長6-15釐米,寬4-7.5釐米,先端短急尖,2/3以下漸狹成楔形,上面基部中脈常殘留有毛,下面多少被柔毛,側脈每邊7-9條,干時兩面網脈凸起,葉柄長1-1.5釐米,被柔毛,托葉痕約為葉柄長的1/3。
二喬木蘭花蕾卵圓形,花先葉開放,淺紅色至深紅色,花被片6-9,外輪3片花被片常較短約為內輪長的2/3;雄蕊長1-1.2釐米,花葯長約5毫米,側向開裂,藥隔伸出成短尖,雌蕊群無毛,圓柱形,長約1.5釐米。
二喬木蘭的聚合果長約8釐米,直徑約3釐米;蓇葖卵圓形或倒卵圓形,長1-1.5釐米,熟時黑色,具白色皮孔;種子深褐色,寬倒卵圓形或倒卵圓形,側扁。花期2-3月,果期9-10月。
生長習性:二喬木蘭性喜陽光和溫暖溼潤的氣候。二喬木蘭對溫度很敏感,南北花期可相差4~5個月,即使在同一地區,每年花期早晚變化也很大。對低溫有一定的抵抗力,能在-21℃條件下安全越冬。
二喬木蘭的栽培技術:二喬木蘭可用播種、嫁接、扦插、壓條和組織培養均可
播種繁殖:二喬木蘭花後一般不結實,少量結實的果實在9月至10月成熟。採下成熟的果實,在室內陰乾1天至2天,脫去表皮紅色的種子,稍加堆漚後用細沙或置於水中搓去紅色的外皮陰乾,忌日晒,不能失水。
宜即採即播或混溼沙貯藏至翌年2月至3月播種,發芽率70%至80%。二喬木蘭實生苗的株形好,適宜於地栽,但由於它為雜交種,後代性狀不穩定,不能保持優良品種的所有習性,在良種繁殖時較少使用,但選育新品種時較多使用 。
扦插繁殖:二喬木蘭的扦插在5月至7月生長旺盛期進行。選擇幼樹當年生枝條作插穗,上部留少量葉片,將枝條下部浸入50毫克/升的吲哚乙酸、生根粉或萘乙酸中6小時後,插入溼沙或蛭石床內,適當遮蔭,並經常噴霧保溼,成活率可達70%左右。
嫁接繁殖:通常以它們的親本紫玉蘭或玉蘭、本種或黃蘭、白蘭等本屬植物為砧木,可採用劈接、芽接、切接、腹接等多種方式,但劈接、芽接的成活率較高。
壓條繁殖:選取生長良好的植株,取粗0.5至1.0釐米的1至2年生枝條作壓條,如有分枝,可壓在分枝上。壓條的時間選擇在2月至3月較好,壓後當年能生根。定植後2年至3年能開花。
組織培養:二喬木蘭的組織培養能保持其品種的優良性狀,一般採用頂芽和側芽等為外植體,初代和繼代培養的培養基為MS+3.0mg/L6-BA+0.2mg/LIBA,誘導生根的培養基為1/2MS+0.5mg/LNAA。
二喬木蘭的作用用途:二喬木蘭的材質優良,紋理直,結構細,供傢俱、圖板、細木工等用;花蕾入藥與「辛夷」功效相同;花含芳香油,可提取配製香精或制浸膏;花被片食用或用以薰茶;
種子榨油供工業用。早春白花滿樹,豔麗芳香,為馳名中外的庭園觀賞樹種。二喬木蘭的花蕾可入藥;氣香、味辛辣,含檸檬醛,丁香油酚、桉油精為主的揮發油,主治鼻炎、頭痛,作鎮痛消炎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