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湧金蓮的栽培技術以及繁殖方式

地湧金蓮的栽培技術以及繁殖方式

地湧金蓮原產中國雲南,為中國特產花卉。地湧金蓮假莖的葉腋處為真正的小花朵,清香、嬌嫩,黃綠相間,更添一份精巧的美麗,花期長達半年之久。地湧金蓮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之一,也是傣族文學作品中善良的化身和懲惡的象徵。雲南民間還利用其莖汁解酒、解毒,製作止血藥物,現北京植物園熱帶溫室已引種栽培這一美麗的植物。

形態特徵:地湧金蓮的植株叢生,具水平向根狀莖。假莖矮小,高不及60釐米,基徑約15釐米,基部有宿存的葉鞘。地湧金蓮的葉片長橢圓形,長達0.5米,寬約20釐米,先端銳尖,基部近圓形,兩側對稱,有白粉。

地湧金蓮的花序直立,直接生於假莖上,密集如球穗狀,長20-25釐米,苞片幹膜質,黃色或淡黃色,有花2列,每列4-5花;合生花被片卵狀長圓形,先端具5 (3+2) 齒裂,離生花被片先端微凹,凹陷處具短尖頭。

生長習性:地湧金蓮喜光植物喜光照充足,喜溫暖,在0℃以下低溫,地上部分會受凍。地湧金蓮喜肥沃、疏鬆土壤。易移栽。多生於山間坡地或栽於庭園內;海拔1500-2500米。

地湧金蓮的栽培技術

栽培:中國南方常用地下栽培方法,春秋分株,栽植後必需即時澆水。秋末和初春在植株的周圍開一條溝施以腐熟有機肥,並在假莖根基部培以肥土,促進生長開花。乾旱時要適當澆水,雨季時需即時排水。開花之後地上的部分假莖會逐漸枯死,要將它們砍掉,隔年才可以再發新芽。

露地栽培宜在春季,地植宜選擇庭院角隅或天井窗前一角的避風高燥處,忌植於低窪或雨後積水的地方。春季要保證充足的水分供給,雨後要及時排水。秋末和早春需施以腐熟有機肥。

並在假莖基部培以肥土,以促進生長開花。花後假莖枯死,應及時將其砍掉。在華南地區冬季應用稻草或塑料薄膜包裹莖幹,以防霜凍。待春天拆去包裝物,修剪枯枝爛葉,施入肥料即可。

用土可用垃圾泥5份、園土3份、堆肥2份混合配製,也可用草炭土加素砂混合使用。植株較喜肥,以堆肥、廄肥為宜,早春施於根際。過磷酸鈣、草木灰、米糠等亦應少量施用。秋末需施以腐熟有機肥。

乾旱季節要適當澆水,夏季氣溫高,需水量增加,晴天需早澆水、下午澆透水,以保證葉片鮮嫩豐盈。但忌雨淋或澆水過多造成積水。平日見有枯葉時應及時摘除,免損其美。

夏季高溫季節應避免陽光直射。不耐寒,氣溫在10℃以下就應移入室內,最好置於陽光可照射到的玻璃窗附近。適當控制水分,室溫高時可往葉片上噴灑清水。每年春季換盆。

盆栽技術:室內栽培,空氣不暢通,易遭介殼蟲危害,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l000倍液噴霧防治。北方地區只宜盆栽。盆土可用泥炭土6份,園土和河沙各2份配製,另加少量餅肥末作基肥。生長季節澆水宜乾溼相間,約每月施l~2次稀薄餅肥水。

春、秋、冬三季擺放在向陽處培養,夏季和初秋中午前後日照強度大,需注意適當遮蔭,則長勢旺盛,開花良好。冬季室溫保持在6℃以上,控制澆水,便可安全越冬。由於地湧金蓮生長較快,故需每年春季換1次盆。

地湧金蓮的繁殖方式

繁殖方法:以分株繁殖為主,於早春或秋季,把根部分櫱長成的小株帶上匍匐莖,從母株上切下另行種植,也可播種繁殖。

田間管理:南方溫暖地區常露地栽培,春秋季分株栽植後需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溼潤;旱季要適當澆水,雨季需及時排水。早春和秋末在植株周圍開溝施腐熟有機肥,並在假莖基部培以肥土,旺盛生長期適量追肥,可促進生長開花。花後地上部假莖逐漸枯死,應及時將其砍掉,以利翌年再發;寒冷地區宜在溫室內栽培,越冬溫度應不低於1℃。

地湧金蓮的園林用途

觀賞特性:地湧金蓮又名千瓣蓮花,原產中國雲南省,四川省也有分佈,系中國特產花卉。地湧金蓮叢生,植株矮小,一般高1米以下。地上部分由葉鞘層層重疊、形成螺旋狀排列,如樹桿狀,稱之為假莖。

葉片濃綠色,長橢圓形,頂端銳尖,形似芭蕉葉,長約50釐米,寬可達20釐米。觀花花期較長,可達250天左右,六枚苞片為一輪,頂生或腋生,金光閃閃,形如花瓣,層層由下而上逐漸展開,能持較長時間不枯萎,且鮮豔美麗而有光澤。

恰如一朵盛開的蓮花,而真正的花清香、柔嫩、嬌小,黃綠相間,包藏在苞片裡面,苞片展開時才展現出來;又因其假莖低矮而粗壯,先花後葉,於早春開花時忽從地下湧冒而出,悄然綻放,使人驚奇,故有地湧金蓮之稱謂。

花卉多以美、香、色取勝,而地湧金蓮以奇壓倒群芳,它不僅花冠碩大,奇美,還有更令人拍案叫絕之處:當它生長旺盛時,在假莖的葉腋中也能開出眾多的小花朵,形成「眾星捧月」的奇觀。

園林用途:室內盆栽花壇花卉可栽植於花壇中心,也可以與山石配置成景或植於窗前,角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