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蘭科植物之一,原被歸入柄脣蘭族,但現已獨立成為一族,對人體有驅解虛熱,益精強陰等療效,隨著花卉產業的興起人們發現它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因而歸入洋蘭的範疇,逐漸從草藥圃跨進到大花園中去,成為當今非常時興的新花。
石斛蘭的植株由肉莖構成,粗如中指,棒狀叢生,葉如竹葉,對生於莖節兩旁。花葶從葉腋抽出,每葶有花七八朵,多的達20多朵,呈總狀花序,每花6瓣,四面散開,中間的脣瓣略圓。許多品種的瓣邊均為紫色,瓣心為白色,也有少數品種為黃色、橙色。
石斛蘭的生態習性:石斛蘭常附生於海拔480~1700米的林中樹幹上或岩石上。喜溫暖。溼潤和半陰環境,不耐寒。生長適溫18~30℃,生長期以16~21℃更為合適,休眠期16~18℃,晚間溫度為10~13℃,溫差保持在10~15℃最佳。白天溫度超過30℃對石斛生長影響不大,冬季溫度不低於10℃。幼苗在10℃以下容易受凍。
石斛忌乾燥、怕積水,特別在新芽開始萌發至新根形成時需充足水分。但過於潮溼,如遇低溫,很容易引起腐爛。天晴乾熱時,除澆水外,要往地面多噴水,保持較高的空氣溼度。常綠石斛類在冬季可保持充足水分,但落葉類石斛可適當乾燥,保持較高的空氣溼度。
石斛蘭的栽培技術
大田蔭棚栽種法:選較陰涼潮溼的地方,用石頭砌成高9cm的長方形高畦,以防雨水沖刷畦土壤。用腐殖質填入畦內,將土壤弄細整平,在畦上搭2m高的棚,棚南面掛草簾,以防烈日曝晒。
然後將石斛分株栽於畦內,再蓋上2cm厚的細土。用小卵石壓緊即可。為了加速繁殖,將石斛按行株距15cm×20cm直栽,只將尖端露出土面,當莖切上萌發新芽及白色氣生根後,挖出橫排畦上,用小石塊壓於土面,上蓋細土0.5cm厚,待新植株長出5cm高時便可分割移栽。
岩石栽種法:選較陰溼、生長有苔蘚植物的岩石,將1.5m寬的廂面挖深18cm,將岩石放好,再將石斛分株後放在岩石凹處或固定在石縫裡,用苔蘚中泥土、牛糞、豆渣糊在根部,保證石斛生長有足夠的養分。
貼樹法:早春或秋季貼栽,選樹幹粗、水分較多的闊葉樹,如梓樹、楠木、楓楊、銀杏、梨樹等貼栽。選擇生長健壯、根多、莖色青綠的石斛株叢,剪去枯莖、斷枝、老莖。
將過長鬚根切短至1.5cm長,大株石斛分切,每叢留5株帶葉嫩莖,選樹幹平處或凹處用刀砍一淺裂口將石斛株叢基部緊貼在砍口處,用竹釘釘牢。若貼樹幹較凸部位,則先用刀砍平再釘,用竹蔑或繩索捆牢。
枯朽樹枝及皮處不能貼栽。固定後,用牛糞、豆渣及其他肥料拌成肥泥塗株在石斛根部及根周圍樹皮上(切忌糊在石斛莖基),以供生長需要,貼植數量可視樹幹的大小及樹枝的多少而定。每株樹可栽數叢至數百叢不等。
養護方法:盆栽石斛需用泥炭苔蘚、蕨根、樹皮塊和木炭等輕型、排水好、透氣的土壤。同時盆底多墊瓦片或碎磚屑,以利於根系發育。
石斛對光照的要求:栽培場所必須光照充足,保持通風。對石斛生長、開花更加有利。
石斛對水份的要求:春、夏季生長期,應充分澆水,使假球莖生長加快。9月以後逐漸減少澆水,使假球莖逐趨成熟,能促進開花。石斛蘭對空氣溼度要求較高,盆內以保持溼潤為最佳狀態,旺盛生長期盆內不可積水,否則易腐爛。可以經常往周圍的地面噴水,提高空氣溼度。
石斛對肥料的要求:生長期每旬施肥1次,秋季施肥減少。給石斛蘭施肥一定不要施濃肥,可根據生長時期的狀況調節氮、磷、鉀的比例,進行葉面噴霧或者灌根,一般一週進行一次到假球莖成熟期和冬季休眠期,則完全停止施肥。
石斛換盆的時間:栽培2~3年以上的石斛,植株擁擠,根系滿盆,盆栽材料已腐爛,應及時更換。無論常綠類或是落葉類石斛,均在花後換盆。換盆時要少傷根部,否則遇低溫葉片會黃化脫落。
石斛蘭的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於開花後進行,將母株從盆中倒出,一般—盆可分成2-3叢,每叢要帶有3-4根老枝條。這樣有利於開花.根部洗淨後稍陰乾,種植在木框或四壁有洞的盆中。
栽培基質宜用透氣與排水效能好的蕨根、泥炭蘚、松樹皮、粗河沙等配製而成,不能使用肥力與粘性較大的混合土。盆底孔要稍大一些,並放一些木炭、陶粒以利排水,種後在盆面鋪上白石子或翠雲草,起保溼、保潔作用,澆透水後放置在半陰處。
扞插繁殖:選用嫩枝扦插,扦插時間宜在梅雨季節進行為好,扦插介質用珍珠岩或河沙等疏鬆、衛生的材料,扦插後注意保溼與遮萌,待生根後即可移栽。
無菌播種法:通過組織培養方法,將經消毒的種子播種在培養基上,然後置於培養室內培養,直至出苗移栽。
野外遇到5種「珍貴花草」,千萬注意不能採挖,以免「違法」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