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仙花,別名:指甲花,急性子,鳳仙透骨草,拉丁文名:Impatiens balsamina L.牻牛兒苗目、鳳仙花科、鳳仙花屬一年生草本花卉,全株分根、莖、葉子、花、果實和種子六個部分。因其花頭、翅、尾、足俱翹然如鳳狀,故又名金鳳花。
鳳仙花的身體有根、莖、葉子、花、果實和種子六個部分。花顏色多樣,有粉紅,大紅,紫色,粉紫等多種顏色,花瓣或者葉子搗碎,用樹葉包在指甲上,能染上鮮豔的紅色,非常漂亮,很受女孩子的喜愛。
民間常用其花及葉染指甲。莖及種子入藥。莖有祛風溼、活血、止痛之效,用於治風溼性關節痛、屈伸不利;種子稱「急性子」,有軟堅、消積之效,用於治噎膈、骨鯁咽喉、腹部腫塊、閉經。
一年生草本,高60-100釐米。莖粗壯,肉質,直立,不分枝或有分枝,無毛或幼時被疏柔毛,基部直徑可達8毫米,具多數纖維狀根,下部節常膨大。
葉互生,最下部葉有時對生;葉片披針形、狹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4-12釐米、寬1.5-3釐米,先端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銳鋸齒,向基部常有數對無柄的黑色腺體,兩面無毛或被疏柔毛,側脈4-7對;葉柄長1-3釐米,上面有淺溝,兩側具數對具柄的腺體。
花單生或2-3朵簇生於葉腋,無總花梗,白色、粉紅色或紫色,單瓣或重瓣;花梗長2-2.5釐米,密被柔毛;苞片線形,位於花梗的基部;側生萼片2,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3毫米,脣瓣深舟狀,長13-19毫米,寬4-8毫米,被柔毛,基部急尖成長1-2.5釐米內彎的距。
旗瓣圓形,兜狀,先端微凹,背面中肋具狹龍骨狀突起,頂端具小尖,翼瓣具短柄,長23-35毫米,2裂,下部裂片小,倒卵狀長圓形,上部裂片近圓形,先端2淺裂,外緣近基部具小耳;雄蕊5,花絲線形,花葯卵球形,頂端鈍;子房紡錘形,密被柔毛。蒴果寬紡錘形,長10-20毫米:兩端尖,密被柔毛。
鳳仙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粉紅、大紅、紫、白黃、灑金等,善變異。有的品種同一株上能開數種顏色的花瓣。
生長習性:鳳仙花性喜陽光,怕溼,耐熱不耐寒。喜向陽的地勢和疏鬆肥沃的土壤,在較貧瘠的土壤中也可生長。
鳳仙花生存力強,適應性好,一般很少有病蟲害。如果氣溫高、溼度大,出現白粉病,可用50%基硫菌靈可溼性粉800倍液噴灑防治。如發生葉斑病,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500倍液防治。鳳仙花主要蟲害是紅天蛾,其幼蟲會啃食鳳仙葉片。如發現有此蟲害,可人工捕捉滅除。
主要價值:中國各地庭園廣泛栽培,為常見的觀賞花卉。
鳳仙花如鶴頂、似綵鳳,姿態優美,嫵媚悅人。香豔的紅色鳳仙和嬌嫩的碧色鳳仙都是早晨開放,是欣賞鳳仙花的最佳時機。鳳仙花因其花色、品種極為豐富,是美化花壇、花境的常用材料,可叢植、群植和盆栽,也可作切花水養。
鳳仙花在中國南北各省均有栽培,人們煮肉、燉魚時,放入數粒鳳仙花種子,肉易爛、骨易酥,別具風味。鳳仙花嫩葉可焯水後可加油鹽涼拌用。
花語:別碰我,源於它的英文別名Touch me not,美語為Don't touch me,因為它的籽莢只要輕輕一碰就會彈射很多出籽兒來。
傳說:相傳很早很早以前,在福建龍溪有個叫鳳仙的姑娘,長得亭亭玉立,秉性溫柔善良,與一個名叫金童的小夥子相愛。一天,縣官的兒子路過此地,見鳳仙這般漂亮可愛,頓生歹心,前來調戲。
被鳳仙臭罵一頓灰溜溜地走了。鳳仙知道這下可闖了大禍,縣官兒子肯定要求找麻煩。於是決定與金童一起投奔外地。鳳仙只有父親,金童上有母親。兩老兩少連夜啟程遠走他鄉逃難。途中金童的母親患病,閉經腹痛,荒山野嶺又無處求醫訪藥,四人只好停步歇息。
再說縣官聽說兒子被村姑罵了一通,就命手下前來捉拿鳳仙,眼看就要追上,無奈之中鳳仙、金童拜別父母,縱身跳入萬丈深淵,以示保潔。兩位老人強忍悲痛,將鳳仙金童二人合葬。
晚上兩位老人依墳而臥。鳳仙和金童夜間託夢給父母,告之山澗開放的花兒能治母親的病。次日醒來,果見山澗滿是紅花、白花,紅的似朝霞,白的似純銀。老人採花煎湯,服後果真藥到病除病癒。後來,人們就把這種花命名為鳳仙花以示紀念。
「9種花」再漂亮也不要養家裡,汁液有毒,家有老人小孩更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