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薊的栽培技術以及注意事項

藿香薊的栽培技術以及注意事項

藿香薊又名勝紅薊,菊科霍香薊屬。原產於墨西哥。由低海拔到2800米的地區都有分佈。中國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江西、福建等地,有栽培,也有歸化野生分佈0的;生山谷、山坡林下或林緣、河邊或山坡草地、田邊或荒地上。在浙江和河北只見栽培。

形態特徵:藿香薊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高50-100釐米,有時又不足10釐米。無明顯主根。莖粗壯,基部徑4毫米,或少有纖細的,而基部徑不足1毫米,不分枝或自基部或自中部以上分枝,或下基部平臥而節常生不定根。全部莖枝淡紅色,或上部綠色,被白色塵狀短柔毛或上部被稠密開展的長絨毛。

藿香薊的葉對生,有時上部互生,常有腋生的不發育的葉芽。中部莖葉卵形或橢圓形或長圓形,長3-8釐米,寬2-5釐米;自中部葉向上向下及腋生小枝上的葉漸小或小,卵形或長圓形,有時植株全部葉小形,長僅1釐米,寬僅達0.6毫米。

全部葉基部鈍或寬楔形,基出三脈或不明顯五出脈,頂端急尖,邊緣圓鋸齒,有長1-3釐米的葉柄,兩面被白色稀疏的短柔毛且有黃色腺點,上面沿脈處及葉下面的毛稍多有時下面近無毛,上部葉的葉柄或腋生幼枝及腋生枝上的小葉的葉柄通常被白色稠密開展的長柔毛。

藿香薊為頭狀花序4-18個在莖頂排成通常緊密的傘房狀花序;花序徑1.5-3釐米,少有排成鬆散傘房花序式的。花梗長0.5-1.5釐米,被塵球短柔毛。總苞鍾狀或半球形,寬5毫米。總苞片2層,長圓形或披針狀長圓形,長3-4毫米,外面無毛,邊緣撕裂。花冠長1.5-2.5毫米,外面無毛或頂端有塵狀微柔毛,檐部5裂,淡紫色。

藿香薊的瘦果黑褐色,5稜,長1.2-1.7毫米,有白色稀疏細柔毛。冠毛膜片5或6個,長圓形,頂端急狹或漸狹成長或短芒狀,或部分膜片頂端截形而無芒狀漸尖;全部冠毛膜片長1.5-3毫米。

藿香薊花果期全年。

生長習性:生山谷、山坡林下或林緣、河邊或山坡草地、田邊或荒地上。原產中南美洲。作為雜草已廣泛分佈於非洲全境、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柬埔寨、越南等地。藿香薊喜溫暖,陽光充足的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不耐寒,在酷熱下生長不良。分枝力強,耐修剪。

藿香薊的栽培技術

定植:霍香薊幼苗出現2-4個分枝時進行定植盆栽。4寸花盆栽1株,盆土以農肥、園田土和細砂各1/3,混合後過篩。小苗栽完後,盆土應壓實,澆足水,放陰涼處,7-10天后移至陽光處。這時基本緩苗,開始正常生長。

注意水肥管理,盆土表層發白見干時澆水,每次澆水要足,不能澆半截水進入高溫季節,植株生長旺季,每天澆2次水。每10-15天澆1次稀餅肥水,並適當增施磷、鉀肥。這樣可使植株矮化,花多色豔,提高觀賞價值。

修剪:霍香薊花期長,要保持株型矮、緊湊,多花美觀,必須進行多次摘心,一般要摘心打尖3-4次。要形成圓整的株型,各分枝頂端都能形成花蕾,同期開花,使其枝葉繁茂,花多色豔。

第一批花開過後,要及時整枝修剪,一般老枝保留5-6釐米高,上部剪掉,同時疏剪過密枝條。然後要保證充足水分和肥料,促其萌發新枝,才能葉綠花鮮。

溼度:喜歡溼潤或半燥的氣候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溫度在50~70%,空氣相對溼度過低時下部葉片黃化、脫落,上部葉片無光澤。

溫度:由於它原產於亞熱帶地區,因此對冬季的溫度的要求很嚴,當環境溫度在8℃以下停止生長。對光線適應能力較強。放在室內養護時,儘量放在有明亮光線的地方。

如採光良好的客廳、臥室、書房等場所。在室內養護一段時間後(一個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蔭(冬季有保溫條件)的地方養護一段時間(一個月左右),如此交替調換。

管理:霍香薊不耐寒,在霜凍來臨前要移入室內,放陽光充足地方,夜間溫度應在5℃以上,白天溫度10℃-15℃便能正常生長開花。每隔3-5天澆1次水,每半月澆1次稀餅肥水。

俗語「帶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老祖先的話不是迷信,是科學

一間房2盆花,不招蚊蟲不招病,值得養幾盆!

5種花蚊子「不喜歡」,好看還好養,為了家人,值得多養幾盆!

盤點10種世界上著名的帶香味的草本植物

一間房2盆花,不招蚊蟲不招病,乾淨又清爽,值得養幾盆

陽臺養上1盆它,除口臭,祛暑溼,夏季常吃比綠茶還好!

花盆有小飛蟲怎麼辦?除開農藥,這些生活用品防治小飛蟲效果好

100種常見花卉的播種栽培大全,送給愛養花的你

防暑不止藿香正氣,5個小方讓您安然度夏

老人口中的「血封草」,在路邊就有很多,聞著臭臭的,作用卻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