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最愛香片

除了把奶茶打上皇家的烙印,滿清皇室還把用鮮花窨[yìn]制的花茶傳到了民間。用以窨制香片的鮮花包括茉莉、金粟蘭、桂花、金銀花、薔薇。

除了把奶茶打上皇家的烙印,滿清皇室還把用鮮花窨[yìn] 制的花茶傳到了民間。用以窨制香片的鮮花包括茉莉、金粟蘭、桂花、金銀花、薔薇。時至今日,北京仍有一批嗜花茶如命的茶客。也有人認為北京水質硬,味苦而咸,喝花茶是為了改善口味。

花茶的製作方法最早見於元末明初的書畫大家倪瓚[zàn] 的《》, 「以中樣細芽茶,用湯罐子先鋪花一層,鋪茶一層,鋪花茶層層至滿罐,又以花蜜蓋蓋之。日中曬,翻覆罐三次,於鍋內淺水熳火蒸之。蒸之候罐子蓋熱極取出,待極冷然後開罐,取出茶,去花,以茶用建連紙包茶,日中曬干。曬時常常開紙包抖擻令勻,庶易干也。每一罐作三四紙包,則易曬。如此換花蒸,曬三次尤妙。」

清朝的京城,茶鋪林立,北京人依個人愛好,可以在不同的茶館喝到芳香的茉莉花茶:清茶館自然只供茶;茶鳥會上,茶客既可以品茶,又能賞鳥;大茶館人聲嘈雜;二葷鋪兼售茶酒和飯;紅爐館叫賣現烤的麵餅糕點,滿漢風格的都有;棋茶館的客人可以邊品茗,邊弈棋;野茶館則多開在鄉村近郊風景極佳處(如西山);書茶館則是說書先生吊住茶客胃口的地方,《三國》、《》是經常講的題目,故事從頭到尾講完通常需要三個月。

老北京人最愛香片

茶客欲知後事如何,明日必須再來茶館。《》也是說書先生經常講的。書中王熙鳳打趣問林黛玉:「你既已吃了我家的茶,怎麼還不做我家的媳婦?」

茶在中國傳統婚俗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明代郎瑛《七修類稿》記載:「種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則不復生也。故女子受聘,謂之吃茶。」

在湖南一些地區,男家向女家行納彩禮時,鹽茶盤不可或缺,鹽茶盤用燈芯染色組成「鸞鳳和鳴」等吉祥圖案;又以茶與鹽堆滿盤中空隙。男女成親稱為「定茶」,圓房時再行「合茶」禮儀。一對新人相對同坐一條板凳,相互把左腿放在對方右腿上面,新郎以左手、新娘以右手搭在對方肩上,空下的兩隻手,以拇指與食指共同合為正方形,由他人取茶杯放於其中,斟滿茶後,邀請客人依次上去品嘗。這種茶叫作「合合茶」。

1578年,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完成了他的藥學巨著《》,書中記載了一千八百九十二種礦物葯、植物葯和動物葯,被譽為中華藥物巨典。在書中,李時珍對茶作了詳細記載:「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若虛寒及血弱之人,飲之既久,則脾胃之火多盛,故與茶相宜。……若虛寒及血弱之人,飲之既久,則脾胃惡寒,元氣暗損。」

老北京人最愛香片

李時珍還舉了他個人的例子:「時珍早年氣盛,每飲新茗必至數碗,清汗發而肌骨清,頗覺痛快。中年胃氣稍損,飲之既覺為害,不痞悶嘔吐,即腹冷洞泄。」

李時珍對嗜茶成癖的危害作了詳細描述,並開列了醫治嗜茶癖的藥方(最早見於《》):「一人病此。一方士令以新鞋盛茶令滿,任意食盡,再盛一鞋,如此三度,自不吃也。男用女鞋,女用男鞋,用之果愈也。」

和宋朝人聲鼎沸的鬥茶不同,明朝的文人多效仿陸羽和古代的隱士,尋求靜謐山隱的境界。古人認為:「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16世紀初,明朝江南才子唐寅的畫作中有不少體現這種幽深意境的畫面,如《》《》等,都是傳世名作。明朝陸樹聲在《茶寮記》中列舉了品評的六種最佳場合:涼台凈室,明窗曲己,僧寮道院,松風竹月,晏坐行吟,清譚把卷。

老北京人最愛香片

明清兩代,新茶不斷湧現:烏龍、紅茶、白茶、黃茶等等。這一時期,茶葉大量流入中亞,歐洲的茶葉貿易開始興起。數十上百年來,人們靜心研究茶樹種植技術,修枝剪葉、沃肥培土,給予茶樹細心呵護。專擅製作的茶工透過實踐,掌握了使茶葉散發誘人芳香的秘訣,也熟悉了保證茶葉質量的做茶工藝。

對於裝入皮袋,用氂牛運到數千里外蕃藏地區的茶葉,就沒有這麼多講究了。老葉細枝經過熏蒸後就被壓製成茶磚,經過一路的發酵和細菌作用,茶葉到達拉薩時,已經變成深褐色。這是著名的後發酵茶普洱磚茶的肇始。普洱茶磚以其有益消化和茶味醇釅而備受喜愛。

16世紀末,茶隨著佛教進入蒙古部落。兩百年來,蒙古人由於不斷挑釁中原,一直無法得到中原的好茶。而今,西藏和蒙古已成為磚茶文化的中心。

-END-

歡迎關注 飲哲紅茶經 微信公眾號 SH-YinZhe

。发布者:飲哲紅茶經,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ntinghuaji.com/post/35175.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